DQZHAN技術訊:風電場工程勘察勿“教科書”化!
風電場勘察是一個很專業且非常重要的核心工作之一,因為勘察單位出具有關項目的勘察結論為終身負責制。風電場的發輸變電設備及建筑結構都有其抗壓抗剪的不同要求,勘察單位依基礎形式、結構形式及載荷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勘察方案后進場施工。
來源:風電俠(ID:mkw006)
一般程序:在進入工程階段之前一般需進行初勘工作,掌握一定的項目地質狀況,在工程勘察設計招標時對勘察任務作出描述和要求,投標單位依其要求編寫技術標書,中標單位依初勘資料、工程初步方案(微選、升壓站位置、道路、線路等)的技術要求及規范要求等進行勘察方案設計,根據勘察設計方案進場勘察,*后編制勘察報告并進行評審,附人員證書、專業資質、專家審查意見及加蓋公章交付甲方。
勘察工作:按規范要求凡涉及到土建施工的均需進行地質勘察,含風機基礎、桿塔基礎、主變基礎、建筑基礎、道路等,意味著風電場內機位、道路、線路和升壓站均需勘察;一般所見風電場工程勘察工作并非全部都做,常見為風機基礎、升壓站及根據初勘及詳勘地質資料對無法代表的其他分項工程段進行補勘。
歸納如下:
1、工程勘察時根據工程區域巖層、土體、斷層分布、節理及裂隙發育程度選取有代表性的位置通過工程施工和取樣分析對整個區域綜合判別巖土體的承壓性能和區域穩定性,各個基礎點位據此數據類比;
2、升壓站:一定要做的長久載荷結構,設計單位下達任務書中提供升壓站總平面布置圖及相關建筑物信息,明確工作范圍、勘探位置建筑物坐標、建筑物形式、上部荷載取值、基礎埋深及大小、對承載力的要求,以及其他滿足設計需要的技術要求,由地勘單位進行勘探方案設計與實施;
2、風機基礎:對地基要求較高,一定要做的長久載荷結構,因此每個基礎須具備相應的地勘報告方能滿足設計需要;設計單位在地勘任務書應明確技術要求與設計方案說明,對于風機基礎勘探深度及探孔數量,則是由地勘單位根據具體地質情況進行設計實施。通常情況下探孔深度應達到弱風化巖層或不低于10m;
3、集電線路:對于架空線路來講,線路桿塔結構為長久性建筑,其荷載相對較小,考慮到先勘點位對其代表性(建議**階段先只對風機基礎進行逐基詳細地質勘察,據風機基礎勘察的地質復雜程度及點位分布對機位勘探代表性差的線路基礎位置進行選擇性勘探)及地質發育狀況后可視情況減少此類勘察位置及調整勘察方案;
4、道路:風電場道路設計等級低、用期短、荷載小,在保證設計指標情況下工程可取消道路地勘,但地勘單位應給出道路挖方土石比及邊坡系數建議值供設計參考;風電場的道路和線路是為連接各機位的,為節省造價、施工方便、節約工期及便于后期維護等線路桿塔部分會沿路就近布置,因此機位的勘察結論對部分道路及桿塔有一定代表性;
5、在確保工程**及符合規范要求的情況下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施工工期、費用、人員及氣象等因素邊做邊調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