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技術訊:谷歌能量風箏 要去風電無法到達的地方
由Makani研發的能量風箏(Energy Kite)即將正式起飛。
56.jpg
Makani于2006年由Corwin Hardham、Don Montague和Saul Griffith創立,公司目標是利用風箏技術開發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2013年,谷歌正式收購該公司,隨后Makani劃入Alphabet(Google母公司)旗下的X實驗室。
2018年10月之前,這項**技術的研發進度一直未公開。10月下旬Alphabet公開招聘人力資源總監和軟件工程師,開始為Energy Kite的正式推出做準備。
Makani研發的能量風箏(Energy Kite)由一根繩索系在地面站上,當風箏盤旋飛行時,機翼上的風輪旋轉帶動發電機。*新的M600原型機重約2噸,運行時可向電網輸送600kW的電能。
58.jpg
(Energy Kite原型機試飛)
與常規風電項目相比,目前能量風箏的造價與收益水平并不占優勢。此項技術的真正機會是那些無法安裝常規風力發電機組的地區,例如環境險惡、缺乏大型起重機、運輸條件差的山區或島嶼等等。廣闊海洋本是能量風箏的目標市場,但*近幾年海上風電場的發展速度較快,能量風箏在海上推廣的機會已經不多。
57.jpg
市場總是巨大的,你需要做的就是尋找自己的利基。新能源領域始終保持在擴張狀態,意味著能源需求不僅規模更大,形式也將更多,這將非常有利于能量風箏在能源領域獲得一席之地。
( 注:1、本文圖片、視頻來自 Makani官方網站,部分消息源來自《Forbes》2018年10月刊;
2、Alphabet旗下的X實驗室致力于開發**技術和降低實現商業化期間的風險,并將其轉化為正式產品。X實驗室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減少全球碳排放,減緩氣候變化速度等等。除了Makani的能量風箏以外,還有自動駕駛汽車,氣球式互聯網和智能隱形眼鏡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