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目標直指中國!韓國巨資打造智能船廠
將生產力提高20%,生產成本降低10%,韓國政府計劃投入巨資打造配備人工智能(AI)技術的智能船廠,以確保韓國造船業的成本競爭力,同時,通過加強中小型船廠的建造能力,從中國奪回中型散貨船和油船的市場份額。
9月30日,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宣布,政府將在今年年內開始對韓國智能船廠(K-Yard)項目進行初步的可行性研究。項目總預算將達到4000億韓元(約合3.6004億美元),其中包括來自中央政府的2500億韓元(約合2.252億美元)和來自地方政府及私營部門的1500億韓元(約合1.3501億美元)。通過K-Yard項目,韓國政府希望將生產力提高20%,將生產成本降低10%。
韓國政府計劃先開發一個智能船廠仿真模型,并建立一個基于虛擬現實(VR)的生產平臺、以便跟蹤整個生產流程;然后引入一個系統,使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監控材料和船體分段位置。在此基礎上,將建立佳的造船模型,并整合在需要重組的兩個中小型船廠中。
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表示,該項目的框架是在2020年到2025年的六年時間里測試運行兩個智能船廠,目標是建立一個智能造船系統,將船廠工人與設施、工序和產品連接在一起。 當測試項目成功時,韓國政府會將模型應用于所有船廠。
雖然全球造船市場正在復蘇,但韓國政府希望使船廠(主要是中小型船廠)變得更加智能,因為韓國政府試圖從中國收回中型散貨船和油船市場份額。截至目前,在今年全球總計1781萬CGT的新船訂單中,韓國占據43%的份額(756萬CGT),超過中國位居世界首位。
盡管如此,在研發方面落后的韓國中小型船廠依然面臨困境。得益于中國政府的支持,中國船廠在與韓國中小型船廠的競爭中憑借價格競爭力而獲勝。據國際船舶網了解,今年韓國航運公司Polaris Shipping在中國下單訂造了一艘好望角型散貨船訂單,韓國船企的報價為5000萬美元,而中國報價則為4700萬美元。受此影響,今年一季度,韓國中小型船廠僅獲得了4艘油船訂單,在全球市場所占份額從2014年的10%降至2016年的4%。
韓國造船業人士稱,雖然中國船廠價格低廉,但韓國大型船企已經成功超越中國,這是因為韓國造船業的專業知識積累和市場信心;在中小型船廠引入智能船廠模型之后,即使在中小型船舶市場上,韓國造船業也能夠超過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