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正泰新能源的十年風雨與野心
2019年,變局下的光伏產業無疑要經歷一番新的洗禮,這亦是正泰新能源成立的第十個年頭。
作為正泰的新能源公司,正泰新能源是為數不多的見證了光伏發展歷史的企業,與光伏產業一同邁過了金融危機后的“寒冬”,走過了“雙反”,迎來了**期,經歷了“531新政”……回顧剛剛過去的2018年,正泰新能源逆勢增長,在年尾迎來市場回暖的消息。
杰出經濟學家周其仁這樣評價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南存輝打動人的地方,是他一步步地走來,在每一個重要的分岔路口,都做出了被事后證明經得起檢驗的抉擇。”
身處在跌宕起伏的光伏產業之中,正泰新能源也印證了那句評價,過往的諸多事關生死與發展的選擇在事后都被證明是經得起檢驗的。如今,站在十年發展的節點,提出“錦繡光伏”的正泰新能源選擇向更多人宣告其正在構筑的新能源愿景,施展更大的新能源抱負。
十年風雨
十年前,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于浙江杭州成立。
在此之前,正泰的新能源之路是由2006年成立的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發端,后原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與浙江正泰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戰略合并,統稱為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正泰新能源”)。
彼時,太陽能產業在國內已經風生水起,無錫尚德在納斯達克上市創造的財富神話刺激眾多“求富者”投身于太陽能產業,以尚德為代表的一批太陽能產業迅速擴張,擁硅為王。彼時的正泰進入太陽能產業已經是晚了一步,規模尚不成氣候。
然而好景不長,光伏產業在金融危機的打擊和硅原料價格的拖累下步入“寒冬”,早先迅速擴張、**硅料的光伏企業損失慘重,正泰新能源作為一個后來者因禍得福,躲過一劫。
面對全球光伏行業投資緊縮的局面,正泰新能源在成立之初需要解決的困局,就是如何“過冬”。
對此,正泰新能源選擇了從薄膜太陽能電池制造業務轉向光伏電站投資業務。
正泰新能源總裁陸川對《能源》雜志記者介紹說,當時為應對產能過剩,價格下跌的情況,正泰新能源轉向電站*初只是想避免庫存損失,消納組件。
彼時,正泰已經圍繞著“電”形成了覆蓋“發電、輸電、儲電、變電、配電、用電”的電力設備全產業鏈。
“后來一位美國的光伏企業CEO對此作出評價,認為正泰已經是擁有全產業鏈上的所有環節,成本更具優勢。同時負債率低,融資能力強,非常適合做電站。我們內部討論后決定將下游電站做成核心競爭力,而不僅僅是消納組件的蓄水池。”陸川說。
2009年底,正泰新能源完成寧夏石嘴山光伏電站首期10MW的項目建設,由此揭開了其建設電站的序幕。2010年,正泰新能源將其核心競爭力之一定位在下游電站本身。
在正泰新能源進行電站投資和建設,開辟光伏業務的同時,帶動了公司太陽能組件以及集成系統中成套電氣設備的銷售。
后來,正泰新能源逐漸將電站開發業務轉向中東部地區,事后證明這也是一次十分正確的選擇。
在正泰新能源業務轉向中東部后,西北地區面臨著嚴峻的棄光問題,新疆棄光率達26%,甘肅棄光率高達31%。限電以及補貼拖欠問題疊加,使得西部地區光伏的發展和盈利環境異常艱難。
“我們看到有限電和補貼拖欠,如果規模一直擴大,現金流就會出現問題。”陸川說,“負債率和現金流是兩道底線,所以正泰新能源在規模上做了調控,從西部轉向東部,從地面到分布式,從國內到海外,走了這樣一條多管齊下的發展之路。”
2016年年底,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正泰新能源正式并入上市公司正泰電器。
多元化布局
正泰新能源的獨特之處,不是其在某一個方面的競爭力行業內****,而是這些綜合的要素與競爭力排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優勢。
2018年,正泰新能源組件全球銷量取得進一步突破,戶用累計安裝量位居國內前列。作為正泰電器主營業務的主要構成部分,重要性日益顯著。
在陸川看來,正泰新能源能夠有此業績關鍵在于四大要素:技術、規模、關系協調以及融資能力。
正泰本身是制造企業,技術上有所積累;企業規模一直以負債率和現金流作為基準進行循環發展,調控規模。陸川表示:“一個光伏企業想要成功,只有技術和規模是不夠的。光伏仍是政策導向產業,企業需要同政府和電網交流,對局勢有判斷能力。”
融資方面,正泰在做強電力產業鏈的同時,充分發揮上等上市公司具備的品牌信用優勢與財務管理水平優勢。正泰新能源并入上市公司正泰電器后,融資能力明顯提高,與中信保、國開行等境內外金融機構合作密切。“光伏電站是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同時,也是資金密集型,具備較強的金融屬性,和金融機構結合度不高是不行的,而且金融還一定要立足于本土。”
電站運營、EPC、組件制造以及戶用分布式,是正泰新能源的四個核心業務。陸川表示:“四個業務中,部分業務正泰新能源可能不是業內*大的,但是每個業務收益率都不錯,通過一種動態平衡的邏輯,保持較高的業務靈活度,正泰新能源整體的利潤率是很高的。”
回顧正泰新能源過去的一些關鍵抉擇,似乎總能及時避開危機爆發的時刻。《能源》記者梳理發現,正泰新能源走過的十年來,并非如此一帆風順,也曾遭遇過嚴重的危機。
記者了解到,正泰新能源曾有兩次因硅片預付款事件命懸一線,一次是在“擁硅為王”的時期,正泰新能源通過市場調查發現部分供應商不具備供貨能力,及時中止了大額預付款的支付,規避了重大損失;另一次是在進軍北美市場時,支付了1.3億美金的業務款項后就遇到了美國的“雙反”導致業務作罷,好在后續通過其他方式收回了預付款和利息。
更早之前,正泰新能源也曾在薄膜的技術路線上走過彎路。或許由于過去吃過的“虧”,正泰新能源更加重視風險控制。
在去年經歷“531新政”后,光伏產業局勢一時變得嚴峻。陸川認為,“光伏企業要多點布局抵御市場波動風險。”
實際上,正泰新能源2018年的逆勢增長也要得益于業務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