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在闺房里被强高h,再灬再灬再灬深一点舒服,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避雷器 | 
打鈴儀 |  警示燈 |  電笛 |  電鈴 | 
航空插頭 |  插頭 |  排插板 | 
導軌 |  接線端子 | 
連接片 | 
新聞中心

7大央企“合力”打包處置2000億“棄船存貨”

DQZHAN訊:7大央企“合力”打包處置2000億“棄船存貨”


在南北船重組有序推進的同時,海工裝備領域也在加快行業資源重整。作為國內海工裝備資產整合平臺,一家由7大央企合資組建的海工資產管理公司已在今年年初注冊成立,目的是幫助中國海工行業處理至少2000億元的海工裝備領域棄船存貨,為國有船企卸下歷史包袱,輕裝上陣。


7大央企“合力”打包處置2000億“棄船存貨”


為了幫助中國船廠解決大量無法交付的鉆井平臺,今年年初,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了一家單一目的公司——北京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專門為解決行業內債務問題以及產能過剩問題的海工裝備資產整合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國海海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2019年1月24日成立,注冊資本200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資產管理、投資管理、項目投資、財務咨詢、經濟貿易咨詢、技術咨詢、計算機系統服務。


國海海工的成立與國資委“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進行組織架構調整、管控模式改革,進一步打造市場化運作專業平臺,在國有經濟戰略性重組和布局結構優化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工作思路相互吻合。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國海海工由七家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其中,中國海油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北京誠通科創投資有限公司各持有25%股份。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中遠海運重工和招商局輪船的全資子公司分別持有10%股份,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交股份)持有剩余10%股份。


據了解,北京城通科創投資有限公司是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誠通)的全資子公司,而中國誠通是國資委監管的大型企業集團,總資產近900億元。中國誠通是國資委首批中央企業建設規范董事會企業、服務中央企業布局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的重要資產經營平臺。


消息人士稱,國海海工將接管其中一些閑置鉆井平臺的所有權,主要是自升式鉆井平臺,以避免因債務、維護成本和銀行貸款而產生的財務問題。國海海工已經開始了事實調查,要求船廠登記它們的鉆井平臺資產詳情,以便決定出售或尋找鉆井平臺租約的策略。


中國船廠海工裝備“存貨”高達2000多億元


數據統計顯示,經歷了金融危機等多重經濟因素沖擊后,2018年國內尚未消化掉的海工裝備“存貨”,達到了兩千多億元。


中國的海工船廠主要是國有船企,絕大多數的鉆井平臺由7家船廠建造,這7家船廠分別是中集來福士、振華重工、啟東中遠海運海工、上海外高橋造船、招商局工業、大船海工和南通中遠海運重工。這7家船廠也是2015年入圍工信部首批海工白名單的7家企業。


目前,中國船廠閑置的海上鉆井平臺數量大約有80座,這些鉆井平臺大多是在2014年之前下單訂造的。在市場繁榮時期,海外鉆井平臺公司紛紛涌入中國,訂造了100余座鉆井平臺。然而,這之中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終完成交付,大部分鉆井平臺至今棄置在船廠、無法獲得鉆井合同,船廠不得不自費建造這些鉆井平臺。


與同樣以建造鉆井平臺為主的新加坡船廠相比,中國的海工船廠很難通過大幅折扣出售閑置的鉆井平臺,因為這種行為可能會因為廉價出售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因此,船廠必須依賴政府來尋求解決方案。


在過去幾年里,中國海工船廠嘗試了許多方法來處理這些閑置鉆井平臺。2016年,7家海工白名單船廠發起成立了中國海工聯盟,希望在鉆井平臺的營銷中發揮出協同作用。這些船廠提出的一個方案是,用新建鉆井平臺取代中石化、中海油船隊中的老舊鉆井平臺。不過,這些方案*終都沒有實現。


為了盡快處理閑置鉆井平臺,包括外高橋造船在內的一些船廠已經與鉆井承包商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提供自己的鉆井平臺,以贏得海上鉆井合同。還有一些船廠選擇成立自己的租賃公司,嘗試為這些鉆井平臺尋找租約。


超過50座閑置自升式鉆井平臺難以出售


據了解,中國海工船廠閑置的鉆井平臺以自升式鉆井平臺為主。挪威海上鉆井經紀和咨詢公司Bassoe Offshore的數據顯示,截止去年年底,中國船廠自升式鉆井平臺手持訂單量共計53座,其中招商局工業的在建自升式鉆井平臺數量*多,共計11座;其次是外高橋造船,共計10座;大船集團有9座閑置的自升式鉆井平臺;中集來福士5座;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山船重工、振華重工、渤海裝備遼河重工有限公司(CPLEC)各有4座;啟東中遠海運重工、青島武船、太原重工和揚子江船業各有1座。


不過,熟悉海工市場的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自升式鉆井平臺需求開始逐漸回升,目前對于中國海工船廠而言,閑置平臺的出售可能變得更加容易。


該人士對國際船舶網表示,首先在去年新加坡船廠陸續出售大部分自升式鉆井平臺之后,中國實際上控制了自升式鉆井平臺市場的供應。因此,如果船東希望購買新建自升式鉆井平臺,它們事實上也只能選擇中國船廠。


另外,中國還擁有強大的融資體系,允許船廠以合理的價格水平銷售鉆井平臺,并提供優于市場的融資。這使得買方的實際成本降低,同時仍然為船廠保持更好的銷售價格。同時,近期中國船廠的商業戰略也變得更加務實和協作,愿意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今年2月,招商局工業剛剛與迪拜鉆井公司Shelf Drilling簽署了2+2座GustoMSC CJ46型自升式鉆井平臺出售協議,成功處理了*多4座“庫存”自升式鉆井平臺。招商局工業作為控股股東的鉆井平臺裝備制造商TSC集團也已經更名轉型,成為鉆井平臺船東,作為招商局工業旗下海工資產管理和處置平臺,收購招商局工業的“庫存”平臺。


不過,各家企業單打獨斗顯然遠遠不及政府“包辦”,對于海工裝備資產平臺下一步的資產整合著力點,有業內人士建言,可以先從幫助領域內企業分離財務開始,幫助企業卸下財務包袱,與此同時,再進一步進行領域內行業內的整合協調,盡早消化掉歷史**的過剩產能。在降低企業風險的同時,推動和協調產業健康發展。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