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面臨的六個問題!
今日,“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海上風電高層技術論壇”在北京召開,由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中國工程院院劉吉臻院士在會上表示,我國海上風電起步較晚,目前基本都位于灘涂、淺水區域,存在各自為政、無序發展的現象。具體表現為以下六點:
1?海上風電對我國能源轉型的作用缺乏統一認識
我國東部地區陸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潛力有限,要想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本地化開發和就地消納,必須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特別是資源和儲量更好的遠海風電,而此前對于海上風電發展的作用和意義尚存不同認識。
2?涉及行業部門眾多,國家層面的宏觀統籌與整體規劃缺乏
此前的海上風電開發大部分都由地方政府或單一企業主導,與其它行業和部門之間缺乏協同,對于海上風電的開發缺乏宏觀的統籌與整體規劃,未來可能會導致棄風等現象的出現。
3?海上風電接入問題突出,缺乏海上電網頂層設計
目前海上風電還都位于近海,后續隨著規模增大和向遠海發展,將涉及到海上組網和送出等問題,而這些由于海上風電的分散式、獨立式發展,一直沒有統一的規劃,對海上風電的健康發展帶來嚴重影響。
4?海上風電對電網格局和電力流的影響缺乏系統研究
目前海上風電開發均由發電企業自行完成,電網公司一直未介入,海上風電接入大電網的地點、容量、性能的選擇缺乏統一規劃,未來可能會對東部地區電網**、可再生能源消納帶來嚴重影響,與西電東送戰略和電力流變化之間的關系也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
5?屬新興技術密集型產業,裝備研發能力和工程技術力量不足
由于海上風電對可靠性和智能化等性能的要求較高,使得目前的設備還主要依賴進口,此外,對于遠海風電使用的大容量風機、直流換流平臺、海上施工運輸等方面的技術研究還較少,與國外技術差距較大。
6?缺乏全壽命周期的技術經濟性評價體系
對于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經濟性和全壽命周期技術經濟評價缺乏深入研究,一般的投資回報率僅僅涉及對發電和輸電成本的考慮,缺乏從整個產業發展的角度以對海上風電的技術經濟性進行總體評價的體系。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