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全球儲能市場發展動向觀察
“可以預見,在未來光伏脫離補貼之后,部分國家用戶使用光儲自發自用的成本,有望比從電網購電更加的劃算。”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劉為
2020年2月14日,在由陽光電源主辦的“愛光伏一生一世”網絡直播會議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劉為作了“全球電儲能發展研究”為主題的報告。在報告中劉為從調峰、調頻和用戶側對當前全球儲能市場發展的動向做了簡要介紹。
在調峰方面,從對全球儲能市場的長期追蹤來看,儲能進入市場之后,傳統的電力市場格局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這一點在國際市場上的表現尤為明顯,澳大利亞電力市場獨立運營商AEMO也提出了類似的結論,他們預計到今年在澳大利亞配置兩個小時的儲能的風或光,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跟少燃氣的調峰電站相競爭。此外,根據AEMO更新的研究結果,他們非常明確的提出,風能、太陽能和儲能是澳大利亞*經濟的低碳技術選擇,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將來都要比天然氣、煤炭、核能等技術要便宜很多。
在調頻方面,調頻是儲能*早實現商業化應用的市場,儲能進入調頻市場之后,使得用戶支付電力服務成本得以大幅度的下降,這種情況在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甚至中國都有存在。“以南澳大利亞特斯拉100兆瓦的項目為例,當時他們把調頻服務成本拉低了90%,那么在英國2017年儲能進入市場之后,將FF2調頻價格從將近20磅下降到10磅以下,這些數字都說明了儲能對于電力系統的重要貢獻。”劉為舉例。用戶支付電力服務成本的降低,說明儲能能夠有效的支撐未來可再生能源大幅度增長之后,系統對于輔助服務資源的一個需求,而且這些需求還是可支付的。
在用戶側儲能方面,儲能同樣也是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用戶及其用能的方式。例如德國,經過三年的補貼,正在從光伏電與網電平價時代步入到光儲店和網電平價時代,在澳大利亞和日本這種情況也是在發生的。由此可以預見,在未來光伏脫離補貼之后,部分國家用戶使用光儲自發自用的成本,有望比從電網購電更加的劃算。
與此同時,用戶側的儲能多元化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像德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的一些系統運營商或者是公共事業公司,都推出了各自的虛擬電廠發電計劃、發展計劃。儲能虛擬電廠的應用,也從*早的為電網提供服務,延伸到為工商業用戶提供電能質量或者是電力備用等服務,這些都凸顯了分布式儲能未來應用的多種可能性。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