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ZHAN訊:我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船開建
5月15日上午,我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船“智飛”號在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舉行建造開工儀式。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晨,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海鷹,華通集團總經理鄧力,華通集團副總經理、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蘭昌,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崔聯中,以及即墨區工信息局副局長張大鵬,交通運輸部海事局、規劃院、山東海事局、青島海事局、中國船級社、青島港等單位領導,田橫島旅游度假區管委、設計院、重要合作伙伴、駐廠監造組等相關單位和青船員工共200余人參加了開工儀式。
據介紹,300TEU集裝箱船“智飛”號是我國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面向商業運營的運輸貨船,也是目前在建的全球噸位*大的智能航行船舶,該船計劃于2021年下半年進行測試運營。“智飛”號由上海佳豪船舶設計院設計,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監造,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承建,總長約110米,型寬約15米,型深10米,設計航速為12節。
我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船開建
“智飛”號集成并安裝有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完全自主研發的自主航行系統,采用中船重工第七〇四所研發的大容量直流綜合電力推進系統,**在同一船舶上實現直流化、智能化兩大技術跨越,具有人工駕駛、遠程遙控駕駛和無人自主航行三種駕駛模式,能夠實現航行環境智能感知認知、自主循跡、航線自主規劃、智能避碰、自動靠離泊和遠程遙控駕駛。通過5G、衛星通信等多網多模通信系統,可以與港口、航運、海事、航保等岸基生產、服務、調度控制、監管等機構、設施實現協同。
“智飛”號的建造,對于我國智能航運技術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對于我國智能船舶建造的相關標準法規制訂具有指導意義,將為我國未來智能船舶和智能航運的發展提供重要經驗。
我國首艘自主航行集裝箱船開建
華通集團副總經理、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蘭昌表示,目前,青島市正在加快運用互聯網、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術對企業和產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鏈條的改造升級,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和行業影響力,搶占世界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制高點,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智飛”號的研發建造正是踐行國家海洋經濟發展戰略、搶占海洋裝備制造業高地、助力青島“優異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海洋攻勢的積極舉措,對推動國內智慧航海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和帶動作用。
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海鷹指出,“智飛”號將集成安裝由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智慧航海(青島)公司等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完全自主研發的自主航行系統,采用中船重工第七〇四所研發的大容量直流綜合電力推進系統,**在同一船舶上實現直流化、智能化兩大技術跨越。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晨表示,“智飛”號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船岸協同的船舶智能航行與控制關鍵技術”項目系列成果落地建造船舶,對我國探索、掌握船舶智能航行自主技術和打造青島智能航運綜合示范區具有重要意義。該船將是青島海上船舶智能航行測試場開展系統性測試的靠前集成性樣本,對我國建立智能船舶實現測試系統的構建智能化功能、模塊、系統、整體性能**等測試方法、技術標準和管理法規提供支撐。此外,“智飛”號還將配備船舶航行輔助系統,以便在人工駕駛模式下為駕駛員提供信息、環境認知、避碰決策、**預警等全方位的輔助支持。目前,參與該船智能航行系統和相關技術與設備研發的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大連海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和中船重工704所等多家研發單位的科研人員正在夜以繼日的攻克各種技術難關,努力按計劃完成研究開發任務。
他同時指出,從全球范圍來看,智能航運技術發展已處于初期階段,未來十五年是發展關鍵期。雖然我國造船訂單量已穩居****,但是一直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船舶智能化作為一種新趨勢給了中國“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此次技術改革中,一定要抓住機會趕超,“智飛”號就是船舶行業轉型升級的積極嘗試。
目前,參與該船智能航行系統和相關技術與設備研發的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大連海事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和中船重工704所等多家研發單位的科研人員正在夜以繼日地攻克各種技術難關,努力按計劃完成研究開發任務。